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土木工程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岩土力学》编辑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编辑部
时间:2017 年7 月18-22 日(周末)
会议地点:兰州市
会议宗旨和议题
我国分布着种类繁多、面积很广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如黄土、膨胀土、冻土、盐渍土、红粘土、人工填土等。它们的力学性质随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剧烈变化,对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国防工程、铁路、机场、环境等影
响很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工程中遇到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和制约西部的发展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东部的发展。由于特殊土大都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属于非饱和土,故非饱和土力学是研究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发展相应的力学理论,开发室内和现场测试吸力、变形和结构性的新技术,发展处治病害的新方法,为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丰富和发展岩土工程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先后于1992年3月和2005年4月在北京和杭州召开了两次全国非饱和土学术会议,1994年在武汉召开了中加非饱和土与膨胀土学术会议,2009年12月在西安召开了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会议,为非饱和土力学与特殊土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目前从事非饱和土与特殊土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单位和科技人员数量众多,同行们渴望有一个交流平台。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众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同行专家的关心帮助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2010年12月批准成立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交流平台应运而生。
2011年8月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专委会章程和组织机构。2013年10月在重庆召开第一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会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承办,共有来自92个单位的394人参会。会议的学术报告共有59个,包括4个《黄文熙讲座》学者论坛报告、36个大会特邀报告和19个大会专题报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区的3名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2015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专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选举了第二届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的领导机构,4名年富力强的专家进入了专委会的组织机构,遴选了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点和承办单位。
在桂林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在桂林召开了 “第六届亚太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AP-UNSAT 2015)”,来自14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与会,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的TC106委员会的两位前主席D.G. Fredlund 和E.E.Alonso、现任主席D.G. Toll都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大会报告包括7个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和首个亚太地区杰出非饱和土学术报告(theFirst Asia-Pacific distinguished lecture)。分会场报告共有10个特邀报告和96个学术报告;会议出版了名为Unsaturated Soil Mechanics—from Theory to Practice的论文集,共收入141篇学术论文,由国际著名出版商CRC Press / Balkema(Taylor &Francis Group)正式出版。
2016年8月在大连召开了 “非饱和土应力-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专题研讨会”,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与会代表共116人来自42个单位。18位专家教授作了大会特邀报告,10位中青年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对每一个学术报告都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评选出了8篇会议优秀论文。法国路桥大学的崔玉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上述一系列学术会议的召开对活跃我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领域的学术气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批准,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决定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定于2017年7 月18-22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以“一路一带”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为中心议题,对非饱和土、黄土和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膨润土、盐渍土、红粘土、人工填土等特殊土(软粘土除外)的基本性质、测试技术、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环境工程和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和工程新经验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热烈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撰稿、积极参加会议。同时欢迎海内外华裔学者和国际同行参加。
征文范围
①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基本性质(包括持水特性、渗水特性、透气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细-微观结构及其演化特性等)和室内试验新设备;
②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力学理论(包括本构模型、强度理论、固结理论、稳定理论、土压力理论、承载力理论、渗流理论、热-水-力-气(汽)-化学多场耦合理论等);
③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
④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土工建筑物和高边坡(包括土石坝、防洪/浪堤渠道、路堤、挖方堑坡、高填方、尾矿坝、灰坝等);
⑤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深基坑和地下工程(包括地下输水渠道、铁路/公路隧道、管廊、地铁站等);
⑥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地区的地质灾害(震陷、液化、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的机理和防治;
⑦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现场测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法;
⑧平山造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生命线工程中的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问题;
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重大岩土工程实录和新经验;
⑩废弃物工程处置的岩土工程屏障设计和分析;
⑪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相关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论文要求与出版
论文要求:(1) 论文要求尚未公开发表,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引用文献明确出处,篇幅控制在A4纸6页以内。(2) 论文内容务必实事求是,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不涉及保密内容,文责自负。(3)会议论文格式一律按照《岩土工程学报》期刊格式撰写。(4) 务必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 地址。论文经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组织专家评选后,推荐到《岩土工程学报》(正刊和增刊)、《岩土力学》(正刊和增刊)、《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上发表。
学术委员会将评选出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10-20篇,由专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重要日期
2016年9月10日宣发会议第一号通知(会讯及征文通知)
2017年1月31日前提交论文摘要
2017年2月28日发送接受论文摘要的通知
2017年04月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2017年05月31日发送论文修稿通知
2017年06月30日论文修改稿截止
2017年06月15日发布会议第二号通知(注册及宾馆预订通知)
2017年7月18日代表报到,专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
2017年7月19-20日学术交流
2017 年7 月21-22 日,评选会议优秀论文,会后工程地质考察
相关信息
1.对所有参会人员的会务费实行优惠,正式代表每人900元,研究生和家属代表每人450元。
2.会议期间将设立岩土工程新仪器、新技术、新材料、新软件等方面的展览,热烈欢迎相关公司和单位参加。
3.会后将组织工程地质考察。
顾问委员会
谢定义 包承纲 殷宗泽 王恭先 郑颖人 陈祖煜 龚晓南 赖远明 崔 鹏
王复明 陈云敏 张建民
学术委员会
主席:陈正汉
副主席:孔令伟 马 巍 王 驹 韦昌富 邢义川 孙德安 邵生俊 张 炜
徐永福 黄雪峰 蒋明镜 谢永利 张建红 王兰民 朱彦鹏
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王兰民 俞树荣 马 巍 朱彦鹏
主席:周勇
副主席:谌文武 郑 静 滕文川 王 旭 曹万智 殷占忠
秘书长:殷占忠
副秘书长:周凤玺 董建华 叶帅华
联系方式
地址: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编:730050
联系人:周 勇 13119308411 周凤玺 13919809084
董建华 13919114851 叶帅华 13893624445
E-mail:yeshuaihua@163.com(叶帅华)
Soillut12y@163.com(杨晓宇,投稿邮箱)
Soillut12m@163.com(马孝瑞,投稿邮箱)
yxhui86@126.com(杨校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
兰州理工大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日